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彩61|(中国)企业百科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彩61|(中国)企业百科

来源:彩612024-02-08 17:48

  

博物馆:“活化”文物的深层次意义******

  作者:于 颖

  通过文物研究、通过展览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视觉表达和引导,以及沉浸式的体验,让大众从多方面感受文物的魅力,认同文化的价值,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非遗传承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去追寻和继承先人留下的珍贵足迹和心路历程,得其精神,化古为今。

  2022年岁末,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庆之际,推出的秘藏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令观众惊艳。因为古代丝织品非常脆弱,为降低其受损风险,此次展览时间仅为16天。展厅空间主要分割成了四个区域:缂丝知识导览、沉浸式欣赏秘藏文物、缂丝技法体验互动区和明清缂丝书画文物。尽管展厅空间不大,但在参观动线和内容设计上都作了精细的规划,并以过去几年来收集到的公众普遍关心的3个问题——“缂丝技法的来源”“缂丝发展的过程”“缂丝书画的奥秘”作为展览的切入点。

  自从《国家宝藏》通过故事演绎的方式将《莲塘乳鸭图》推向公众的视野,上海博物馆这一馆藏秘宝便广为人知。人们对于缂丝从陌生到产生兴趣,并对世间极品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充满向往。2021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通过3D动画的方式,将缂丝工艺从上机织造过程、从明清缂丝书画文物局部精选出来的10种常用缂丝技法进行3D还原,清晰地展示了缂丝技艺的不同寻常之处,让人们一目了然。解答了人们对于刺绣和缂丝之间模糊不清的问题。

  而这次《莲塘乳鸭图》特展在之前展览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历史、文化和工艺高度的三个方面,来阐述缂丝书画的惊艳绝技发展到极致的作品是如何神技鬼工。若非亲眼所见,难以置信。进而,解密独一无二的“朱缂”法的妙趣所在。深入分析这一技法之外,还展示了由当代缂丝非遗传承者放大3倍仿缂的朱克柔作品的4个局部,不仅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缂丝技法和缂丝魅力,也以一种实验传承模式来倡导传承者必须取法中上,才能摸索出大匠、大师之路。

  展厅中央设计了一个幽暗的观赏《莲塘乳鸭图》的环境,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也在于这样的观赏环境能让人与文物形成一种沉浸式的对话。仿佛跨越了岁月后的一次文化的遇见、一个向卓越艺术的致敬、一份血脉相连的感动。让观众在朱克柔缂丝书画精彩绝伦的时空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厚重与优雅。缂是一种纺织工艺,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有“缂丝”之名。南宋朱克柔融合院体画艺于缂丝技艺,以纤细的合色花线(合花线)作调色,以缂丝技法来摹画水墨笔意,晕色效果自然天成,精工细作,后世赞其名为“朱缂”。此次展出的《莲塘乳鸭图》,为朱克柔所作的唯一巨幅传世珍品,全幅以彩色丝线缂织而成。

  接着是缂丝技法体验互动区,不仅让一般观众获得了从不同角度看缂丝所获得的不同的色彩和效果,体验到了缂丝书画何以丝光流转、光彩照人的艺术过程,还能让前来观展的缂丝艺人从中悟得某些道理、得到审美的启迪,这对年轻一代传承人更具有启思的意义。例如,3倍放大仿缂《莲塘乳鸭图》局部的,是一位自小学习缂丝工艺的苏州缂丝非遗传承人,她通过这一次对原作的研究、揣摩、仿制,获得了新的领悟,改变了原来师傅教授给她的一些技法与习惯,实现了自我突破和创新。

  展览最后,人们看到两件明清传承的缂丝书画作品,通常都会感叹它们与《莲塘乳鸭图》之间的差距之大,不少观众甚至觉得这两件是道具品。这里也有着一份策展的深意,用实体文物来触发人们对缂丝书画传承的思考,尤其是其在当下的艺术发展价值。这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两件明清缂丝书画也是留存下来的当时比较精良的作品,能代表当时的主流缂丝书画水平,但没有《莲塘乳鸭图》那么神采卓然,令人心神向往。原因何在?是缂丝书画在传承过程中遗失了什么吗?是明清缂丝书画创作受到商业化生产的影响,无论艺术性还是工艺精细方面都弱化了?还是社会文化价值导向和艺术环境不同导致的?这两件明清作品的对比或者说映衬,让观众更直接地体验到艺术的卓越,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与社会的文化氛围来成就。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更丰富、更具有精神力量和艺术魅力的事物越来越心向往之。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然而作为非遗之一的缂丝工艺的价值并未能被人们普遍认识到。这项传统手工艺,目前遭遇着严峻的挑战。根据辽宁省博物馆专家朴文英在苏州地区缂丝传承人群中十来年的跟踪调查,这项手工艺后继传人流失的问题甚是严重。

  博物馆是“活化”文物的重要一环,也是“活化”文物背后的非物质文化价值的重要之地。通过文物研究、通过展览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视觉表达和引导,以及沉浸式的体验,让大众从多方面感受文物的魅力,认同文化的价值,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非遗传承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去追寻和继承先人留下的珍贵足迹和心路历程,得其精神,化古为今。而博物馆的角色,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桥梁和引导者,为璀璨文明之光背书,为历代无声之艺代言。

  (作者于颖系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彩61

返乡创业高材生:让新鲜蔬菜从田间直达餐桌******

  (新春走基层)返乡创业高材生:让新鲜蔬菜从田间直达餐桌

  中新网襄阳1月11日电 题:返乡创业高材生:让新鲜蔬菜从田间直达餐桌

  作者 胡传林 陈霜

  1月11日一大早,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东津镇畜牧场汤畈村,张安辉和村民们正忙着在田间采摘新鲜蔬菜。花菜、大白菜、茄子、苦瓜、西红柿、西芹等十几种新鲜蔬菜被按单配置,将装车运至居民家中。

  今年45岁的张安辉是襄阳市东津新区东津镇人,2001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襄北农场,端上了那个年代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可张安辉并不甘心,仅仅半年之后,他就辞去公职,跑到广东学习生猪养殖技术,并靠养猪在当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流转的土地先施农家肥改善土质 胡传林 摄流转的土地先施农家肥改善土质 胡传林 摄

  2008年,张安辉回乡投建养猪厂。但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因资金链断裂,张安辉最初兴建的养猪厂中途夭折。两年后,他又在家附近的东津镇畜牧场建设养猪厂,凭借精细化管理和对市场规律的准确把握,如今已发展成为年出栏生猪达10万头,实现年经营产值过亿元的现代化养殖场,吸纳周边上百村民就业。

  “现代农业天地广阔,除了养殖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都大有可为。”富裕起来的张安辉又开始探寻新的农业发展之路。

  东津镇素有襄阳“菜篮子”之称,但农民辛苦种菜,要么卖不出去,要么赚不了几个钱,张安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这个“菜篮子”更新鲜、更绿色,同时又能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成为他努力的方向。

刚刚起步的蔬果种植基地 陈霜 摄刚刚起步的蔬果种植基地 陈霜 摄

  2022年以来,张安辉尝试种植有机蔬菜,并大胆采用新型产业模式——在配送大型超市的同时,推出“新鲜时蔬进小区”服务,让新鲜蔬菜从田间直达市民餐桌。

  目前,张安辉牵头成立的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其中,养殖场占地200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蔬果种植基地300多亩。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做成有机肥输送到田间地头,废弃菜叶加工后变成猪鸡鸭饲料,养殖种植相得益彰,实现污废循环利用。

  张安辉说,如今很少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农业、投身农业。(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彩61高考问答061:招考专家解读江苏新高考方案
2024-01-05
彩61海拔4600米世界第一热泉
2023-10-11
彩61原创微视频《“一带一路”:普惠之路》
2023-06-18
彩61请迎接宇宙级boss的进攻
2024-05-09
彩61俄乌领导人针锋相对隔空喊话 各自为对话开条件
2024-03-15
彩61中超漫画:国安7连胜创纪录 三外援上演帽子戏法
2023-09-06
彩61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实
2023-07-10
彩61陆奇:年轻人要拥抱人工智能,不要害怕!
2023-12-30
彩61朝阳利锦府五居大平层
2023-10-13
彩61【河北】石家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受关注
2024-03-20
彩61物理老师做科普视频粉丝超千万
2023-10-14
彩61《Subverse》核心战斗系统
2024-03-20
彩61这部悬疑双女主剧还是这么姬烈
2023-09-16
彩61国务院成立江苏盐城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组
2023-11-04
彩61研究生院应以支撑国家战略为发展重点
2024-03-04
彩61复联英雄限量款美食微博派送
2023-06-26
彩61 黄景瑜出席活动 黑色套装利落帅气
2023-10-05
彩61 姜子牙与姜尚是不是同一个人?
2023-10-17
彩61少年不老·冰雪之旅 | 热爱
2024-01-31
彩61新春走基层丨“兔子村”的兔年愿景 赣鄱湿地有“诗意”
2023-10-23
彩61新浪彩通解读国内外彩票行业内幕
2023-11-04
彩61光明日报社2023年度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公告
2023-06-19
彩61世乒赛-马龙男单三连冠比肩庄则栋
2024-02-14
彩61 东北虎“智斗”无人机:预知“虎机大战”结果,你得一直看到最后……
2024-04-13
加载更多
彩61地图